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命脉、战略的要地。 涉海工程和装备设施的发展已成为各国科技的角力重点。 海洋工程装备材料在严苛的海洋腐蚀环境中面临腐蚀失效和生物污损等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我国重大海洋工程设施装备向深远海迈进的步伐。 据统计,2014 年我国腐蚀成本高达2.1 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海洋环境工程材料的腐蚀约占腐蚀总量的1/3。 通过对海工材料腐蚀破坏过程的本质探索和腐蚀防护材料构效关系核心问题的深入研究,明确在高盐高湿、强紫外腐蚀气候和恶劣海况的典型海洋环境下,工程设施装备在力学、化学、生物与电化学相互作用下的腐蚀破坏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腐蚀防护技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在海洋腐蚀与防护领域的“卡脖子”问题,为海洋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客座编辑团队联合《材料保护》编辑部于近期共同策划出版“海洋环境材料的腐蚀与防护”专栏,旨在为近年来我国科研工作者在海洋腐蚀与防护机理、技术研发和产业转化等方面产出的优秀成果搭建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诚挚邀请在海洋腐蚀防护领域深耕的专家学者和身居一线的企业从业人员撰稿,共同推动腐蚀防护技术的理论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深入结合,进一步引领海洋腐蚀防护相关技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