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Alert  RSS

2024年, 第57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4-07-15
  

  • 全选
    |
    新型薄膜技术专栏
  • 孙德恩, 郑佳, 张健, 陈海, 孙黎明
    材料保护. 2024, 57(7): 1-13. DOI:10.16577/j.issn.1001-1560.2024.0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在缓解全球能源危机和解决环保难题方面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在PEMFC中,双极板作为关键组件备受关注。其中,金属双极板因其成本低廉、材料容易获取、导电性能卓越以及易于机械加工而备受关注。然而,金属双极板目前仍然面临耐久性和导电性方面的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通常采用表面改性涂层的方法对金属双极板进行处理。综述了近年来关于金属双极板表面改性涂层的研究进展,涵盖了材料设计、沉积工艺和涂层性能等多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基于导电性、耐蚀性、膜基结合力以及疏水性等测试结果,分析了不同涂层对金属双极板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同时,展望了各种类型改性涂层未来的研究趋势。这些研究成果为改善金属双极板的性能、进一步推动PEMFC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 张东波, 林松盛, 蔡伟通, 苏一凡, 林凯生
    材料保护. 2024, 57(7): 14-22. DOI:10.16577/j.issn.1001-1560.2024.0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钛合金基体的表面抗冲蚀性能,并研究Cr基多层膜对钛合金基体的疲劳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真空阴极电弧沉积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沉积3.99,6.85,9.62μm 3种厚度的Cr-CrN-Cr-CrAlN多层膜。主要通过拉伸试验和轴向加载疲劳试验,研究对比了室温下TC4钛合金基体与膜层试样的轴向拉伸性能和轴向高低周疲劳性能。结果表明:在TC4钛合金表面所制备的3种Cr-CrN-Cr-CrAlN多层膜的厚度分别约为3.99、6.85和9.62μm,硬度分别为2 455、3 024和3 578 HV,膜基结合力则分别为12.4、15.2和20.1 N。镀多层膜后提高了TC4钛合金的拉伸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而降低了断裂伸长率。经镀6.85μm的多层膜后,TC4钛合金的轴向高周疲劳极限下降了4.15%,镀膜对高周疲劳性能影响较小;而低周疲劳性能影响则较大,50 000次寿命对应的疲劳强度降低了约21.04%。
  • 冯利民, 史敬伟, 何哲秋, 李建中, 石俊杰
    材料保护. 2024, 57(7): 23-29. DOI:10.16577/j.issn.1001-1560.2024.0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硬质合金表面沉积四面体非晶碳膜(ta-C薄膜)的结合力和摩擦性能影响着其在切削刀具和耐磨零部件领域的应用效果。基于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技术(HiPIMS)制备了ta-C薄膜,通过调节C2H2流量对ta-C薄膜进行了改性研究。利用SEM对薄膜厚度进行观察,通过拉曼和XPS对其结构进行研究,通过纳米压痕对其硬度进行表征,通过纳米划痕对薄膜的结合力进行研究并通过摩擦磨损试验对薄膜的耐磨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通入C2H2气体可有效改善ta-C薄膜的结构、硬度、结合力和耐磨性能。改变C2H2流量可调控ta-C薄膜的性能,随着C2H2流量的逐渐增大,薄膜的各项性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C2H2流量为15 cm3/min时,薄膜的各项性能都达到较为优异的结果,ta-C薄膜厚度达655.9 nm,硬度提高到43.633 GPa,结合力提升到19.2 N,此时sp3键含量为70.19%,ta-C薄膜表面均匀、致密,且性能优良。
  • 杜建融, 陶冠羽, 陈辉, 易娟, 万洪, 刘书洋, 张钰
    材料保护. 2024, 57(7): 30-42. DOI:10.16577/j.issn.1001-1560.2024.0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偏压对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HiPIMS)制备TiAlSiN 涂层的成分结构、力学性能与摩擦学性能的影响与机制,利用HiPIMS 技术,通过调控基体偏压(0 ~-200 V)在YG8 硬质合金与N 型单晶(111)Si 上沉积TiAlSiN 涂层。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 射线衍射仪(XRD)、电子探针(EPMA)、X 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超景深显微镜、白光干涉仪、纳米压痕仪、划痕仪、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TiAlSiN 涂层进行微观结构、组成表征与性能测试。 结果表明:HiPIMS 放电行为方面,偏压的升高会使HiPIMS 起辉电压提高,但对平台阶段放电电压与放电电流影响并不明显;在不同偏压条件下所制备的TiAlSiN 涂层中元素组成相对含量变化较小;随着偏压的升高TiAlSiN 涂层由hcp-(Ti,Al)N+fcc-(Ti,Al)N 转变为fcc-(Ti,Al)N;随着偏压的升高会使涂层截面结构从疏松的柱状晶结构转变为无明显缺陷的致密堆积结构,表面结节状缺陷消失,且晶粒尺寸逐渐降低;力学性能方面,随着偏压的升高,TiAlSiN 涂层的硬度与结合力均呈现上升趋势,涂层在-200 V 时达到最佳性能,其中硬度达到最大的26.19 GPa,H/E*达到最大的0.099 5,结合力在达到最大的19.63 N 时,涂层磨损率最小,为9×10-15 m3/(N·m)。 综上可知,利用HiPIMS 技术,通过改变基体偏压能实现涂层微观结构与性能的调控,提高涂层韧性的同时,还能显著提升涂层的结合力与摩擦学性能。
  • 谭诗瑶, 王丽, 张美琪, 王振玉, 王应泉, 汪爱英, 柯培玲
    材料保护. 2024, 57(7): 43-51. DOI:10.16577/j.issn.1001-1560.2024.0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PVD 方法沉积的Cr 涂层因耐腐蚀性能较差而难以大规模应用,利用复合多层膜层结构设计能打断贯穿性柱状晶生长,减小孔隙率,提高PVD 沉积Cr 涂层的耐蚀性。 采用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HiPIMS)耦合同步脉冲偏压技术,在316L 不锈钢基体表面沉积Cr/CrCN 多层涂层。 利用SEM、XRD、EDS 和Raman 表征了涂层的形貌、组成与组织结构,采用电化学测试、酸性盐雾测试研究了4 种不同甲烷流量下(5,15,25,35 sccm)制备的Cr/CrCN多层涂层的耐腐蚀性能。 结果表明:引入CrCN 中间层有效打断了柱状晶的贯穿性生长,涂层表现出致密平整的表面形貌;4 种Cr/CrCN 多层涂层均对基体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涂层改性样品相比基体的腐蚀电流密度下降;酸性盐雾腐蚀48 h 后,通入甲烷流量为25 sccm 的多层涂层表面未出现明显的孔蚀现象,表现出最优异的耐腐蚀性能。 HiPIMS 制备Cr/CrCN 多层涂层能够有效提高316L 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可为PVD 镀Cr 涂层的耐蚀性能优化设计和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 研究篇
  • 董晓克, 张浩, 檀玉, 蔡宇航, 苑维铭, 梁可心, 张胜寒
    材料保护. 2024, 57(7): 52-58. DOI:10.16577/j.issn.1001-1560.2024.0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热障涂层(TBC)的一些固有特性(如多孔性、较薄的厚度、相当高的电阻率)使传统常温无损检测技术存在一定应用局限,为此,提出了一种在高温环境下利用阻抗谱法监测热障涂层中氧化物生长的方法,基于阻抗谱测试原理,通过分析交流阻抗在不同频率域下的响应以及相角信息获得热障涂层中氧化物的生长信息,并结合SEM 微观形貌,构建预测模型。 结果表明:在1 000 ℃高温氧化不同时间后,发现在陶瓷层和粘接层之间形成了一条致密的深色热生长氧化物(TGO)层,其厚度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且呈现出非线性关系。 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TGO 层的成分从氧化初期的Al2O3向Al2O3(主要)、Cr2O3、CoO、NiO 的混合氧化物过渡。 通过建立适当的电路模型拟合阻抗谱数据,建立了TGO 层电阻与氧化时间的关系,从而证实了阻抗谱法在热障涂层高温退化过程中进行无损检测的可行性。
  • 姚超, 曹晓英, 方伦彬, 王伟, 李定骏, 巩秀芳, 王斌
    材料保护. 2024, 57(7): 59-65. DOI:10.16577/j.issn.1001-1560.2024.0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汽轮机阀门部件防护涂层高温往复摩擦磨损问题,在马氏体耐热钢基体表面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工艺制备NiCr/Cr3C2-NiCr 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对涂层进行了高温滑动磨损性能测试,研究了涂层在630 ℃下不同往复频率下的高温磨损行为,分析阀门部件防护涂层的高温滑动摩擦学性能。 结果表明:NiCr 粘接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涂层的结合强度和热稳定性;涂层的摩擦学性能受到摩擦产物的影响,涂层磨损表面主要表现为黏着磨损和氧化磨损;往复频率通过影响氧化磨损的剧烈程度而影响涂层的高温耐磨性能,频率的加大会加快氧化膜从形成到破裂的进程,在非连续磨损模式下,涂层的磨损率较连续模式降低35.6%。
  • 李振华, 宋都都, 章煜, 尹博, 闫洪军, 蒋杨英, 唐建良
    材料保护. 2024, 57(7): 66-72. DOI:10.16577/j.issn.1001-1560.2024.0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钛合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提高钛合金的成形质量和耐磨性能,采用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制备TC4 合金,通过添加不同含量(0、0.10%、0.15%、0.20%、0.25%)的CeO2对TC4 合金进行改性。 使用XRD、SEM、电子万能试验机、摩擦磨损试验机和三维光学轮廓仪探究了CeO2含量对TC4 合金的显微组织、相组成、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制备添加适量CeO2的TC4 合金,相比TC4 合金原样,其组织得到细化,力学性能提升,摩擦系数和磨损量明显下降,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的作用效果减弱。 当CeO2的含量为0.15%时,试样的硬度达到356.8 HV,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1 027 MPa 和1 293 MPa,远超锻件水平,平均摩擦系数和磨损量达到最低值,分别为0.412 和3.729×10-2 mm3,其磨损机制为轻微的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
  • 王江, 马玉天, 程少逸, 张东, 孟军虎, 辛本斌
    材料保护. 2024, 57(7): 73-84. DOI:10.16577/j.issn.1001-1560.2024.0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确CoCrMo 和CoCrMoW 合金在小牛血清溶液中的腐蚀摩擦行为和耐腐蚀磨损机制,使用真空熔炼技术制备CoCrMo 和CoCrMoW 合金,采用SEM-EDS、TEM、XRD、压缩力学性能试验和腐蚀磨损试验研究2 种合金的组织结构、力学和腐蚀摩擦学性能。 结果表明:2 种合金均由γ-Co 和ε-Co 组成,且微观组织以等轴晶为主。 CoCrMo 合金展现出优异的压缩力学性能,且其在小牛血清溶液中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而CoCrMoW 合金出现点蚀。 2 种合金在小牛血清溶液中具有较好的腐蚀摩擦学性能,其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分别为0.11~0.21 和1.01×10-6 ~2.46×10-6 mm3/(N·m)。 随着载荷和频率的增加,2 种合金的摩擦系数降低,实时摩擦系数稳定性提高。 在低载荷条件下,合金的耐腐蚀磨损性能随频率的增大而增强,其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为主;在高载荷条件下,合金的磨损率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大,磨粒磨损和腐蚀磨损并存。 总体而言,CoCrMo 合金的耐腐蚀磨损性能优于CoCrMoW 合金,这主要是因为CoCrMo 合金具有较好的压缩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 蒋宏业, 缑静钰, 李又绿, 过思翰, 解正一
    材料保护. 2024, 57(7): 85-92. DOI:10.16577/j.issn.1001-1560.2024.0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温度、Cl浓度及流速对L360M 管线钢在饱和CO2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的影响,采用室内挂片失重试验设计正交实验方案,通过集热式磁力搅拌器进行动态模拟试验,并根据正交实验结果选取主控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并开展电化学实验。 结果表明:各因素对L360M 管线钢在饱和CO2环境中的腐蚀速率的影响按大小排序如下:温度>Cl浓度>流速。 随着温度的升高,腐蚀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腐蚀产物膜对金属基体的保护作用与膜层的致密性、覆盖度、稳定性有关。
  • 汤甜, 朱志平, 唐韵子, 刘健, 毛春奎
    材料保护. 2024, 57(7): 93-101. DOI:10.16577/j.issn.1001-1560.2024.0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自来水管网中球墨铸铁与H62 黄铜供水管连接存在的电偶腐蚀问题,在模拟酸性工业大气腐蚀条件下,采用电化学噪声(EN)测试、能谱仪、扫描电镜考察了不同温度(0、25、40 ℃)、不同阴阳极面积比(Sc Sa =1 ∶1、2 ∶1、4 ∶1)时球墨铸铁/H62 黄铜电极的电偶腐蚀电流、腐蚀形貌及腐蚀产物成分情况。 结果表明:球墨铸铁/H62 黄铜电极偶接时,球墨铸铁作为阳极,电偶腐蚀电流密度为其自腐蚀时的3.46 倍;随着温度升高,电偶对的阳极腐蚀加剧;随着Sc Sa的增大,电偶腐蚀电流密度增大;电化学噪声Ig-t Eg-t 谱揭示了电偶对的阳极保护膜被破坏、发生孔蚀时的电荷变化情况。 电偶效应促进了阳极球墨铸铁点蚀的发生。
  • 崔伟, 王中华, 周安游, 王涛, 郑淞生, 王兆林
    材料保护. 2024, 57(7): 102-108. DOI:10.16577/j.issn.1001-1560.2024.0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氨(NH3)作为内燃机燃料得到广泛关注。 氨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水,然而未完全燃烧的氨在有水存在的中高温环境中对发动机活塞部件可能会产生腐蚀。 以4032 铝合金活塞材料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恒温200 ℃下25%(质量分数)氨水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着重探讨了在不同时间尺度下铝合金的腐蚀失重、腐蚀产物形态、腐蚀电化学性质。 结果表明,4032 铝合金在中高温氨水环境中的腐蚀速率随浸泡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腐蚀产物主要以Al(OH)3为主。 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4032 铝合金的腐蚀电位Ecorr和极化电阻Rp均逐渐增大,腐蚀电流密度Jcorr逐渐减小,并进一步解析了其腐蚀机理。
  • 何成刚, 干耀哲, 刘海乔, 董鸿铭, 刘吉华, 徐志彪, 黄尊地
    材料保护. 2024, 57(7): 109-118. DOI:10.16577/j.issn.1001-1560.2024.0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钢轨腐蚀行为与NaCl 溶液浓度及腐蚀时间的关系,以U71Mn 钢轨为对象,采用全浸试验和电化学测试方法探究了钢轨材料浸泡在1.0%、2.0%、2.5%、3.5%、4.0%和5.0%不同浓度的中性NaCl 溶液中144 h 及在中性3.5%NaCl 溶液中浸泡12、48、96、144、192 和288 h 的初期腐蚀行为和机理。 结果表明:初期钢轨材料的平均腐蚀速率与NaCl 浓度和浸泡时间均呈正相关关系。 随着NaCl 浓度的增加,钢轨试样的Ecorr从-0.651 V 负向移动至-0.717 V,Jcorr从5.71 μA/cm2增大至67.48 μA/cm2;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钢轨试样的Ecorr从-0.692 V 负向移动至-0.720 V,Jcorr从7.54 μA/cm2增大至74.59 μA/cm2,其中腐蚀产物γ-FeOOH 的还原会破坏原有稳定的锈层结构,最后造成腐蚀的加速。
  • 刘文娟, 袁建都, 胡杰珍, 曹星慧, 郭勤, 马彪
    材料保护. 2024, 57(7): 119-126. DOI:10.16577/j.issn.1001-1560.2024.01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Q345 钢在海洋温跃层环境下的电偶腐蚀行为,利用自制的模拟海洋温跃层装置和可拆卸阵列电极,各可拆卸电极之间通过盐桥连接,采用浸泡法和电化学方法,对海洋跃温层环境下Q345 材料的腐蚀形貌和腐蚀产物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在实验初期,利用电化学噪声技术测得的链式电极电偶电流表现为两端为正值、中间为负值的特征,说明链式电极之间形成了两端为阳极、中间为阴极的宏观腐蚀电池。 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链式电极之间的电偶电流密度变化较大,最大差值达到1.71 μA/cm2,且电极极性发生反转。 从金属的腐蚀速率可以得出链式电极顶部和底部的平均腐蚀速率明显高于中部的,这与电偶电流密度的变化规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通过腐蚀产物形貌和XRD 分析发现,链式电极顶部和底部表面腐蚀产物覆盖较厚,结构疏松且出现分层,且腐蚀产物中Fe3O4和γ-FeOOH 的相对含量较高,而中部的腐蚀产物覆盖较少且致密,锈层中α-FeOOH 的相对含量较高,γ-FeOOH的相对含量较低。
  • 姜锦涛, 梁守才, 徐派, 付晓慧, 孙皓, 田宇婷, 杨海燕
    材料保护. 2024, 57(7): 127-135. DOI:10.16577/j.issn.1001-1560.2024.0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埋地输油管道外腐蚀速率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且各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很难对管道的腐蚀速率进行准确预测。 而响应面分析法能够对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为此,考虑埋地输油管道外围土壤中pH 值、Cl浓度、NO3浓度和SO42-浓度4 种影响因素,利用响应面法设计试验并建立土壤环境下的管道腐蚀速率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回归和方差分析,评估其有效性和准确性。 将建立好的响应面法预测模型与线性回归、PSO-BP 预测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响应面法的预测模型失拟项差异不显著,而模型本身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模型可信;与其他2 种模型相比,响应面法的决定系数R2为0.941 8,决定系数最大,其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最小,分别为0.020 5、4.53%和0.027 7,验证了响应面法预测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管道外腐蚀速率,为管道的保护措施和维护计划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 张立原, 王小明, 刘洋, 袁涛, 游家庆, 江丰, 李雅颖, 赵幸, 郭倩倩
    材料保护. 2024, 57(7): 136-141. DOI:10.16577/j.issn.1001-1560.2024.0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石油管材的抗腐蚀性能并兼顾一定的经济性,低铬含量的钢受到油气田越来越多的关注。 利用高温高压釜模拟CO2腐蚀环境,研究温度对1Cr 钢失重腐蚀行为和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S)以及X 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不同温度下1Cr 钢表面腐蚀产物的形貌及组分特征。 结果表明:在60 ~120 ℃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1Cr 钢的腐蚀速率先增加后降低,在80 ℃时腐蚀速率达到最大值。 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腐蚀产物膜变得更加致密均匀,提高了电荷转移电阻。 同时高温下Cr 元素在产物膜中的富集也提高了腐蚀产物膜电阻,最终导致100 ℃和120 ℃下1Cr 钢腐蚀速率降低。
  • 综述篇
  • 陈维铅, 喇培清, 李亚明, 许世鹏
    材料保护. 2024, 57(7): 142-153. DOI:10.16577/j.issn.1001-1560.2024.0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Fe-Al 金属间化合物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抗高温氧化和耐腐蚀性良好等优点,且成本低廉,成为镍基高温合金潜在的替代结构材料。 综述了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元素掺杂/微合金化对Fe-Al 金属间化合物及涂层的室温脆性、高温强度、界面结合、抗高温氧化及耐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设计了第一性原理研究B2 型Fe-Al 合金耐氯化盐腐蚀机理的理论计算方案,展望了第一性原理计算应用于Fe-Al 合金及涂层材料研究的发展方向。
  • 杨晓东, 陈文刚, LI Dongyang, 张垚, 李祖阳, 代炳贵, 张继豪, 杨加威
    材料保护. 2024, 57(7): 154-164. DOI:10.16577/j.issn.1001-1560.2024.0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滑动轴承是现代机械设备的核心部件之一,因其性能稳定可靠、工作噪音低、制造方便及种类繁多等特点,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但在运行过程中受到不稳定工况的影响,轴承表面容易发生严重的摩擦磨损,甚至导致失效。 表面织构改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减摩减损方面有着优异表现。 概述了表面织构对滑动轴承减摩特性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表面织构的形状、排列形式、深度以及面积占有率对滑动轴承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总结了表面织构与其他表面改性技术共同作用时的减摩性能。 依据机械部件之间的摩擦系数体现出表面织构运用之后的摩擦学性能,可为后续研究者在该方向的研究提供参考。 最后结合现有研究与未来需求,针对表面织构应用于滑动轴承的减摩研究做出展望。
  • 杨阳, 李松梅, 贾雪娇, 刘建华, 于美
    材料保护. 2024, 57(7): 165-180. DOI:10.16577/j.issn.1001-1560.2024.0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7000 系(Al-Zn-Mg-Cu)高强铝合金是铝合金中强度最高的系列之一,应力腐蚀开裂(SCC)是影响其服役安全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综述了应力腐蚀开裂的阳极溶解机制和氢致开裂(HIC)机制,总结了7000 系铝合金中的组织结构对合金SCC 行为及机制的影响;从合金化学成分、热处理、预应变、表面处理等方面对SCC 敏感性的影响出发,论述了不同组织结构对SCC 行为的影响。 提出了降低7000 系高强铝合金SCC 敏感性的重点研究方向:通过优化合金元素、使用新型的热处理工艺和表面处理技术等方法合理调控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而延长合金的使用寿命,使材料受到更好地保护。
  • 周欣欣, 陈步明, 郭俊, 江城, 郭忠诚
    材料保护. 2024, 57(7): 181-190. DOI:10.16577/j.issn.1001-1560.2024.0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铅合金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与电催化性能,使其在湿法冶炼材料中应用广泛。 在湿法冶炼领域,不同组织结构的铅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在影响生产成本的同时,对阴极产品质量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其电催化性能与组织结构也密切相关,因此耐蚀性和电催化活性是评价铅合金性能的重要参考指标。 目前铅合金在性能改进方面主要采用合金成分优化与塑性加工变形的方法。 简要综述了合金成分优化(主要是铅银合金系列和铅钙锡合金系列)、轧制对铅合金腐蚀行为和电催化行为的影响,并进行了展望。
  • 工艺篇
  • 蒋武雄, 伍文星, 陈平虎, 阳彤, 李会杰, 邱长军
    材料保护. 2024, 57(7): 191-198. DOI:10.16577/j.issn.1001-1560.2024.0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IN738LC 合金是典型的γ’相沉淀强化型镍基高温合金,常用于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等高温部件。为进一步提高其高温耐磨性,分别以4 种激光功率在纯度为99.99%氮气环境下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IN738 合金试样,并进行850 ℃×24 h 热处理。 采用X 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等仪器和JMatPro 软件研究金相组织与性能。 结果表明:随着激光功率的升高,未热处理试样硬度的均值由40.74 HRC 缓慢上升到41.92 HRC,经热处理后试样的硬度均值为43 HRC 左右。 未热处理和热处理后的试样在常温下摩擦系数的均值分别为0.70,0.65,热处理后的试样在800 ℃高温下摩擦系数均值为0.35。 在一定激光功率范围内,试样的耐磨性能随激光功率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激光功率分别为750,650 W 时制备的试样分别在常温、800 ℃高温耐磨性能最好,相同激光功率下制备的试样在800 ℃高温下的耐磨性能远优于常温下的耐磨性能。
  • 徐家国, 胡永乐, 仝永刚, 王开明, 华熳煜, 牟双全, 黄皓天
    材料保护. 2024, 57(7): 199-206. DOI:10.16577/j.issn.1001-1560.2024.01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电弧熔覆技术是一种成本低且效率高的再制造技术,而高铬铸铁焊丝是常见的耐磨药芯焊丝体系之一。 为了探究Mn 和B 元素对Q345 钢板表面高铬铸铁药芯焊丝电弧熔覆再制造层的组织、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能谱仪、X 射线衍射仪、摩擦磨损试验机、超景深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等对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元素组成、硬度分布、磨损过程和机理进行了表征分析。 结果表明,在电弧熔覆过程中,电解锰和硼铁粉末发生溶解,与熔覆层中元素相互作用形成块状和板条状的初生碳化物及共晶组织。 各熔覆层的组织主要有M7C3(M 为Fe、Cr 和Mn)、M3C、Fe23(C,B)6、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等相存在。 随着Mn、B 含量的增加,熔覆层表面的硬度逐渐上升。 增加了质量分数0.70%的Mn 元素的熔覆层硬度相对高铬铸铁熔覆层提升10.64%。 继续添加质量分数1.20%的B 元素,熔覆层表面硬度进一步提升。 熔覆层表面耐磨性随着Mn 和B 含量的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C、Mn 和B 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00%、0.80%和0.80%熔覆层的耐磨性能最高,为Q345 的23.06 倍。
  • 刘一, 刘奇聪, 闫玉东, 韩卓芮, 庄明辉
    材料保护. 2024, 57(7): 207-213. DOI:10.16577/j.issn.1001-1560.2024.01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进一步提高Fe-Cr-C 系堆焊合金的耐磨性,采用等离子粉末堆焊技术,通过调整堆焊合金粉体中硼铁粉的添加量,在Q235 钢表面制备不同B 含量的Fe-Cr-C 耐磨堆焊合金层,并采用X 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及磨粒磨损试验等分析测试方法,探究B 添加量对Fe-Cr-C 系堆焊合金组织结构、物相组成及耐磨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B 添加量(以硼铁粉计,下同)为0 时,堆焊合金的组织由树枝晶状Fe 和菊花状(Fe,Cr)7C3+Fe 共晶组织组成。 随着B 添加量的增加,堆焊层中(Fe,Cr)7(C,B)3 硬质相的体积分数增加。(Fe,Cr)7(C,B)3相的析出量达到一定值后,初晶B0.7Fe3C0.3相生成。 当B 添加量为20.0%时,(Fe,Cr)2B 硬质相大量析出。 堆焊层的硬度整体呈现上升-陡降-上升的趋势,B-10 试样的硬度达到63.1 HRC。 磨粒磨损试验结果显示,堆焊合金层耐磨性呈现上升-平缓-上升的趋势,B-20 试样的耐磨性增至B-0 试样的2.8 倍。
  • 实用篇
  • 蔡国迅, 李建三
    材料保护. 2024, 57(7): 214-227. DOI:10.16577/j.issn.1001-1560.2024.0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铁列车系统运行过程会泄漏杂散电流,造成附近埋地金属电位波动,并使阴极保护效果减弱或失效,最终导致埋地金属因腐蚀而失效。 以常用的管线钢X65 钢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搭建杂散电流腐蚀模拟试验装置,进行杂散电流干扰电位±1,±2,±4 V 持续4 d 及杂散电流干扰电位为±2 V 并持续1,2,4,8 d 的2 组腐蚀模拟试验,研究杂散电流干扰下受阴极保护的X65 钢的腐蚀行为规律。 结果表明:杂散电流干扰电位达到+2 V 以上时,X65 钢的腐蚀速率会急剧增大;正向杂散电流干扰会使X65 钢试样发生点蚀再演变为均匀腐蚀,并在两者间循环交替,腐蚀产物成分为Fe2O3;负向杂散电流干扰对X65 钢试样存在腐蚀影响,影响作用较为轻微。
  • 韦乐侠, 刘卫, 宋冰, 常俊桃
    材料保护. 2024, 57(7): 228-234. DOI:10.16577/j.issn.1001-1560.2024.01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某款商用车产品的电泳拆车工艺验证过程中,发现A 柱、B 柱和C 柱内腔电泳漆膜存在严重质量缺陷。 采用EcoatMaster 电泳仿真软件对电泳涂膜质量进行分析,针对漆膜缺陷问题,采用内板新增电泳工艺孔、整流电源设置运动矢量增压功能及车身驾驶仓内新增辅助阳极的矩阵式组合验证方案,最终以高品质和低成本方法成功解决A 柱、B 柱和C 柱内腔电泳漆膜品质问题,从而满足了企业的产品防腐质量要求。
  • 程俊杰, 马丽媛, 韩传军, 马建平, 王宏铭, 司晓东, 董云山
    材料保护. 2024, 57(7): 235-241. DOI:10.16577/j.issn.1001-1560.2024.01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三通管件作为电厂管道常用构件,保证其安全运行对电厂实际生产意义重大。 通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和Sanchez-Caldera 模型,在考虑电厂实际运行工况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入口流速下T 型三通分流管件和T型三通合流管件对流动加速腐蚀速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相同入口流速下,T 型三通分流管件的流动加速腐蚀更为严重。 T 型三通分流管件的最大流动加速腐蚀速率出现在支管辅出水口的0.5D 位置,而T 型三通合流管件的最大值则位于主管道岔道口下游1D 侧壁处。 此外,研究还发现入口流速对流动加速腐蚀敏感位置没有影响。研究结果对电厂管道的设计和运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